增量 降本:2012年增长之道,技术与销售是其背后逻辑
2012年,公司硅胶销量1.7万吨,同比增长18%;毛利率接近36%,提高近5个百分点。表观上看,销量的提升得益于产能瓶颈逐渐突破(2012年总产能从1.8万吨增长到2.8万吨),而毛利率的提升则受益于上游107胶、201硅油的成本下降。但事实上,从产能扩增到销量提升、从成本下降到盈利增厚的逻辑并非在所有企业都能够成立,这必然依赖产品技术、服务优势与市场和销售实力的支撑。因此,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反复提出的技术与销售优势才是公司实现增长的真正逻辑。
流量改善,分红可观:现金流问题或不必多虑
此前,部分投资者在与我们的交流中表达了对公司现金流与销售收入无法匹配的担忧。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3412万元增长200%,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根据我们之前与公司的反馈交流,了解到票据形式结算是有机硅制品产业链的常见现象(公司应收票据在总应收中占比近50%,应收结构较好)。同时,公司近2年保持了40%左右的较高现金分红率,也体现了对公司现金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的现金流问题或不必多虑。
2013年成长逻辑延续,新的增长点亦值得期待
2013年,一方面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增(2012年底投产的1万吨产能逐渐发挥,新津5万吨装置年底左右开始陆续投放),考虑市场消化,预计今年产量2.1-2.2万吨,量的增长实现20%以上,未来几年,7.8万吨的总产能将不断发挥。同时,上游有机硅原料过剩是一个长周期时间,且目前仍在不断加剧(目前我国有机硅产能200万吨,产能过剩率接近100%,预计2年内将达到280万吨)。因此,2012年的成长逻辑在今年,乃至未来的2-3年内都有延续性。
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新领域:高层建筑用硅胶和门窗密封胶条作为建筑用胶市场的高端化、差异化产品,今年有望突破性增长;火电脱硫脱硝烟囱用胶受雾霾事件影响,存在需求爆发的可能;太阳能胶、LED胶、汽车用胶等领域的新型号、新市场也在不断开发,为长期增长构建丰富的潜在储备。
不断优化价值链,提升近消费端环节的竞争力
去年以来,公司开始致力于价值链优化:对上游,把握有机硅产能过剩的趋势,积极培养了2家大型原料供应商,提升了议价能力和原料安全;对下游,积极建立品牌、下沉渠道、推广无缝销售模式,强化公司作为产业链近消费端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去年4季度原料成本回涨,但公司盈利受影响不大,我们认为价值链优化的贡献不可忽略。作为化工中的类消费企业,销售、渠道和品牌对于企业盈利和发展有更大的影响力,我们建议投资者今后对此进行进一步追踪。
产能 成本 技术 渠道构建长期增长基石,建议增持
我们认为,产能扩增 成本低位 技术优势 渠道建设共同构建了公司增长的基石,并且这几大因素在未来3年内都具有可持续性,公司3年内保持接近2-30%的增长率是大概率事件。我们预计公司2013-15年每股收益0.77、0.99和1.22元(暂未计送股摊薄),建议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