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作民
近日,上海市在一天之内发生3起高楼玻璃幕墙坠落事件,所幸飞落的“玻璃雨”未砸中过往行人,只是砸坏了汽车。无独有偶,前几日杭州一高层玻璃落下砸在一女孩脚上造成骨折。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上海不少大楼的玻璃幕墙已呈老龄化趋势,“自然爆裂”概率大增,由于缺乏强制性定期检测规定,随着这些玻璃幕墙建筑逐渐步入“老年期”,成为“高空隐形炸弹”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两成玻璃幕墙步入“晚年”
按照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上海有四五千幢玻璃幕墙建筑,按照25年的设计年限计算,其中两成大楼的玻璃幕墙年限已超过15年。
自1985年上海“第一幕”——联谊大厦幕墙工程落成以来,申城大批建筑开始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因为与其他材料相比,玻璃幕墙的防水性能更好,而且整体结构比较安全,采光性能也较好。本市有关玻璃幕墙的相关标准都是1996年-1997年间制定的,之前建造的一些玻璃幕墙建筑由于缺乏标准,设计、验收等都不够规范,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而1996-1997年前建造的玻璃幕墙老楼大约占本市玻璃幕墙建筑总量的20%。这些都有可能成为“高空隐形炸弹”。
材料和施工都有问题
记者近日走访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分管质量投诉的李建平工程师。据他分析,高层玻璃幕墙频频发生事故主要还是工程质量有问题、验收不规范所致。他说:目前阳台的围护玻璃栏板有全框、半框、无框等。按国家规范要求5米以上的阳台,其玻璃的厚度不应<12毫米的安全玻璃,栏杆高度1050-1100毫米。在满足以上条件下,有框玻璃护栏在裁割时应比框内尺寸小4-6毫米,但每边嵌入深度不小于8毫米,玻璃底部应设橡胶垫块,并用密封条或密封胶固定,使玻璃四边受力均匀。目前出现的护栏玻璃坠落可能有几种原因造成:1、结构粘结材料性能没有达到或符合《建 筑 用 硅 酮 结 构 密 封 胶 》(GB16776)的规定:硅酮结构胶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2、玻璃的性能测试没有经国家核准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3、玻璃嵌入深度小于8毫米,由于硅酮胶的老化发生玻璃坠落;4、玻璃嵌入深度过大,由于金属与玻璃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玻璃破碎坠落。总之都是材料和施工问题。
上海建筑幕墙检测中心的专家认为,玻璃幕墙坠落,是由框架变形、房屋下沉、温差变化、本身质量和使用年限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用于黏结玻璃幕墙的硅胶、结构胶或铝合金部件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化、疲劳,甚至失效。但是,除了非常明显的质量问题,幕墙的老化、变形等问题很难用肉眼观察到,而且大多数人不会像关注房屋质量那样关注幕墙。所以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不强制的监管形同虚设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加强建筑幕墙工程管理的暂行规定》、《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办法》等法规。上海早在1996年10月就颁布了《上海市建筑物使用安装安全玻璃规定》,该规定后又于2002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正,其中指出,玻璃幕墙大楼启用后每5年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使用满8年的,建筑物所有者或管理者应当委托由市建委核准的有资质的技术鉴定机构进行查勘,并严格执行查勘意见;以后应当每年进行1次幕墙安全玻璃使用情况的查勘。但是这些规定并不具有强制性,一些楼宇交付使用后,发展商和物业公司权责不明,加上资金问题,根本无法切实执行自查和勘查,这比玻璃幕墙质量问题本身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