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既要成长快,又要利润好,如果整天拿旧的东西卖,人家干吗买?”余俊雄的解决之道很清晰,“走在前面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续创新。”
“排练个鬼啊,哪有时间?从看剧本、化妆、试镜到正式拍摄,不到7个小时全搞定了。”3M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余俊雄指着内部拍摄的3M版本《建国大业》时,大笑着说。“我演主席,怎么样,有领袖范儿吗?哈……”
“这个速度比3M研发新品都快。”尽管余老大如此调侃,但转眼又抱怨,“没办法,这都是被逼的。”余俊雄瞬间又“严肃”地说道,“这就是3M的文化,学什么东西都要快,领导学习要快,开发新产品速度就更要快!”
“2天推出3个新产品,做什么都快。”这是外界对3M的直观认知。
百年历史的3M,其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得益于创新速度的加快,3M的目标是要通过不断更新产品把模仿它的对手甩掉。当然,余俊雄对此要求更高。“竞争当然是想赢对手,但最高境界不是把对手甩掉,是你没有对手,就是你要做出别人没有的,最起码你有好几年遥遥领先。”
“企业家只会做生意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创意,3M创意的目的不只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解决客户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超越客户的期望。”余俊雄一直提倡员工要“先客人之忧而忧”。
“3M既要成长快,又要利润好,整天拿旧的东西卖,人家干吗买?再好的东西人家拿去仿造,成本低一点,如果客户要求不高,就可以把你的生意抢走。走在前面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续创新。”余俊雄说。
销售和研发同台 70天搞定客户
“3M的销售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同在一个楼里办公,销售人员与后台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保持非常紧密的沟通,这使得他们对市场特别敏锐。”3M中国和香港财务及运营副总裁胡奋认为,创新必须有配套的业务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速度。
通常,3M在面向客户服务环节上有三个支持团队:直接与客户接触的是市场和销售团队;同样会服务客户的还有技术服务工程师;而在研发中心有产品开发工程师,专项负责将客户需求转化成产品。正是这些团队的协同作战,才使3M的技术转化效率得以高效呈现。
2006年,当3M工业胶带、胶粘剂产品组团队为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客户服务时,他们发现客户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出现了困扰。“我们的新产品在最终粘合时发现总是无法达到要求,粘合剂的瓶颈严重阻碍新产品的研发进程。”
客户不经意中向团队释出的苦闷,让团队成员敏感度骤然提升。“平时3M内部就有很多的交流平台,像我们的技术论坛等,作为客户服务团队的一员,我们习惯去了解3M的每一项科技,而胶粘剂方面正是我们的强项。”
这个团队没有放过这一难得的机遇,以最快速度向客户了解对新型胶粘剂的技术要求,并第一时间将客户需求及自身的技术创新思路反馈到3M的中国研发中心。
“对于3M来说,掌握客户需求,引导新技术、新产品的呈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M中国研发中心工业和运输产品部技术总经理陆伟华说,当研发中心看到这一客户信息后,当天就启动了3M的快速响应机制。很快,在聚集了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市场销售部、生产环节、产品测试等不同部门的人员的商讨会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新需求的产生,可以实现一种新产品的诞生。
让客户惊讶的是,仅仅十天的时间,一种全新的胶粘剂解决方案摆在了自己的面前。20天左右,成型产品的测试版就送到了客户的面前。当客户通过各种实验证明这项新产品远强于市场同类产品时,客户服务团队再次走入客户的办公室,将所有关于产品的各项报批文件提供给客户,同时表示新品可随时供货,因为整个原料备货事宜已全部完成,此时距离客户无意中说出需求的时间仅有60天。
70天。让我们不仅惊讶于3M是如何做到这么快速的产品研发,更重要的是在第70天,新胶粘剂让客户的电子产品已能批量投放市场。
似乎3M的研发力量、反应速度让人感觉永远是个谜,但在刘尧奇看来,这实在是再基础不过的能力。“从技术层面上看,因为我们有46个核心技术平台,所以我们几乎在任何领域都可以去做。说白了就是,3M几乎是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
长期以来,3M内部就在不断地培训如何在最快的时间里获得技术、产品的快速突破。“例如我们的28小时创新比赛,就是让来自不同战线的员工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融合,对某一新型产品提供思路,分析市场,直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产品方案才算基本过关,这些小的细节都让3M人时刻对创新保持一种饥渴状态,当有需要的时候,3M自然可以快人一筹。”
炫创新背后的隐形推手
很多人认为3M的创新似乎都是微创新,不像苹果公司那样通过一两款颠覆性的产品就能得到全球的瞩目,但余俊雄却有不同的看法。
“细节不能完全表述3M科技的重要性,我的用词是‘关键’。”余俊雄说。“工业制造领域确实是3M长期的优势所在,我们提供的产品给客户带来价值,能让众多世界顶级科技产品中充斥3M的技术成果,这才是3M更重大的胜利。”
其实很多“苹果控”并不知道,iPad其实就含有大量3M科技成果。
“首先,3M的增亮膜产品,不仅苹果,几乎所有的笔记本、平板电脑、液晶电视厂商都在使用,它能超越所有同类产品,让屏幕透光率更高。”余俊雄表示,针对苹果来说,这个还不是最吸引人的部分。“几乎是为iPad独家研发的一种填充胶技术才是真正的关键。”
作为苹果团队服务支持,在苹果研发iPad的时候,曾有一点细微的缺陷被3M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捕捉到。“我们发现最初的iPad设计中,在显示屏与产品表面的显示膜之间存在着一层极其微小的空隙,而这一空隙中的空气会让显示器的亮度大打折扣。”
这一几乎不被苹果“重视”的问题,使当时研发中的iPad待机时间仅能达到5个小时,而非当下市场上备受推崇的10小时超长待机。
一种潜在需求瞬间浮出水面,3M的技术人员绝不会让这样的机会溜走。
“针对iPad这样的设计需求,3M就有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透明胶,其主要用途不是粘结显示屏和显示膜,而是通过填充方式,将这一空隙的空气完全挤出,同时这个胶的优势就在于拥有非常优异的透射率,可以减少光的折射。由此iPad就无需为了更高亮度而损耗更多的电力。”余俊雄说。
也许没有3M的介入,我们一样会被iPad炫丽的应用吸引,然而正是这些幕后功臣,才能真正折服“苹果控”。
{发布日期:2011-6-15} |